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与支持 >  技术资料

服务与支持

SERVICE & SUPPORT

黄颡鱼苗种池长青苔如何处理
所属栏目:技术资料 发布时间:2017-12-15 浏览次数:1861次

黄颡鱼又名黄蜡丁、昂刺鱼、嘎牙子、黄鳍伍等,在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然而在黄颡鱼苗种培育过程中,当水温、水质条件较适宜时,青苔容易在池塘浅水处萌发生长,并带来严重的危害。黄颡鱼苗种池中生长的青苔主要是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等几种丝状藻类,当此类藻类过度繁殖后,会大量消耗了水体中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破坏池塘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使水质变得清瘦。青苔死亡后分解产生硫化氢和藻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水体容易发黑、发臭,从而诱发黄颡鱼苗种的各类疾病的发生。黄颡鱼营底栖生活,喜栖息在池塘的底层,当池塘底部生长大量青苔时,黄颡鱼苗很容易钻入到青苔丛中,因无法逃脱而影响其正常活动及摄食,长时间无法摄食使黄颡鱼苗消瘦而发生死亡。因此,在黄颡鱼苗种池中生长大量的青苔会严重影响黄颡鱼苗种培育的规格及成活率。

一、青苔产生的原因

1.池塘清塘不彻底

池塘在放养黄颡鱼苗种前如发生过青苔问题,也未经彻底的清塘或晒塘,池塘中生长的青苔孢子会存活下来,此类池塘放养苗种后发生青苔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也较严重。有些池塘在冬春季节闲置时间较长,且池水未干,此类池塘底部一般都会生长大量的青苔,如在放养黄颡鱼苗前未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或晒塘,在其养殖过程中发青苔问题的概率也较大。

2.施肥不当

在黄颡鱼苗种培育过程中,若未及时采取适宜的肥水措施,导致池塘水体长期处于偏瘦的状况下,此类水环境适合青苔生长。由于黄颡鱼在苗种培育阶段容易发生寄生虫病,因此在黄颡鱼苗种培育过程中经常使用杀虫或消毒药物,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杀死水体中的有益藻类,降低水体的肥度,此时如不及时采取肥水措施,会使水质偏瘦,为青苔生长提供条件。同时在青苔已有所萌发情况下,若过量施用磷肥和未经发酵的有机肥,使水体生态受到破坏,施肥后促使青苔的生长加快。

3.加水不当

在池塘加水过程中,未采取任何过滤措施,会将青苔种子直接带入到池塘中,在池塘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会诱发青苔的生长繁殖。

4.过量投饵

若未能把握池塘生态、天气变化和黄颡鱼吃食状况,盲目投喂,使饲料过剩后沉积在池底,池底饲料腐败后会引起青苔滋生。

二、防治措施

1.彻底清塘

2月底至3月初气温回升后,每667 ㎡用150 kg的生石灰彻底清塘,不仅可以杀灭青苔,而且可以杀灭青苔孢子,降低池塘中青苔的发生率。对于上一年度青苔发生量较大的老池塘,可在清塘结束715 d后, 可用0.5 kg667 ㎡硫酸铜对水全池泼洒。

2.合理施肥培水

在清塘消毒结束后7l0 d,每667 ㎡施用生物有机肥50 kg,培肥水质,促进硅藻、绿藻等有益藻类的快速生长,使其形成种群优势,维持藻相平衡,降低池水透明度,抑制青苔的生长。根据池塘水质情况,定期加水及施肥,尽量提高水位,使单细胞藻类大量生长,保持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体的肥度及活度。

3.人工捞除

人工清除青苔是最为经济、环保、安全的方法,既可减少药物的使用,又可避免青苔大量死亡后败坏水质,但该方法较费人力。因而在青苔大量生长的情况下,应先用铁耙等工具将清苔打捞干净,然后结合用药及肥水的措施,培养池水中有益藻类的生长,抑制青苔的繁殖。

4.搭配混养鱼类

为抑制藻类种群滋生泛滥,每667 m2可套养平均规格为50 g左右的花白鲢鱼种4060尾。通过这些鱼类的活动降低池水透明度,进一步抑制青苔的生长。

5.使用药物杀灭青苔

当池塘青苔泛滥时,除人工捞除外,也可以在青苔集中的区域直接将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泼洒在青苔上进行杀灭,用药浓度可控制在0.2×10-60.5×10-6的范围内,具体用药浓度可根据池塘的底质、水质、水温及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在用药后35 d内换池水至少三分之一以上,防止青苔的死亡腐烂引起水质恶化而缺氧,及时采取增氧、改水等措施,防止水质变化。使用硫酸铜杀灭青苔的方法的缺点是药物容易引起水质的变化,并对黄颡鱼苗种带来伤害,因此要注意药物使用的浓度及次数。

6.撒草木灰

在池塘上风处撒施草木灰,以阻断藻体光合作用,抑制青苔的生长。一般养殖户选用稻草灰, 其重量轻,灰片大而不易下沉,从而延长遮光时间,效果较好。

7.投放微生物制剂

投放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增加水体中有益菌的浓度,调节水质,抑制水体中有害菌及有害藻类的生长,间接抑制池塘中青苔的生长与繁殖。在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同时,可根据池塘水体的肥度合理投放肥料,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增加抑制青苔生长的效果。

总之,当黄颡鱼苗种池生长青苔后,要及时采取人工捞除、肥水及用药等措施促进生态综合防治,才可以逐步解决黄颡鱼苗种养殖过程中青苔泛滥的问题。